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全球贸易受到阻碍。贸易便利化作为推动贸易畅通、实现供应链产业链稳定的重要一环,也受到影响。中国最近连续发力,持续推动贸易便利化,成为稳外贸的重要举措。
跨境贸易便利化受阻
“现在出口遇到的不确定性较大,作为企业,很多工作需要提前安排。”漳州陈字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俊兴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主要将食品罐头出口到欧洲等市场,需求量虽大,但在跨境贸易中遇到的风险也多,比如货轮不好预订,货物到了客户所在的口岸还需要漫长的检查,以及可能出现退货风险等,都给疫情之下正常贸易的开展带来了挑战。
随着疫情蔓延,不少国家采取了限制贸易和人流往来的措施,同时贸易保护主义借势“逆风”而起,有部分国家假借疫情之名实施保护主义,更令跨境贸易雪上加霜。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7月2日举行的网上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呼吁,希望有关国家能够为各国投资者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持续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为世界经济和本国经济企稳回升、重回增长轨道作出积极努力。
“从全球看,疫情给贸易便利化带来的挑战非常严峻,最大的负面影响是进一步加重了民粹主义、逆全球化思潮对全球贸易增长的抑制作用。”北京睿库贸易安全及便利化研究中心主任江小平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贸易如果不能持续增长,则贸易便利化的意义和作用会大大减弱。与此同时,疫情给贸易便利化带来的更加直接的挑战,便是各国针对货物可能传播病毒而采取的进出境管控措施,或变相成为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借口。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告诉国际商报记者,疫情在客观上对全球贸易便利化产生影响,但有些国家不能因此破坏贸易自由化。否则疫情之后的经济复苏将更加艰难而漫长。
中国在积极行动
聚力抗击疫情、助力复工复产、深化通关改革、压缩通关时间、降低通关成本、加大科技应用、加强机制创新……这是江苏宿迁海关出台的《2020年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实施方案》采取的促进贸易便利化的措施。
这并非个案。近年来,中国持续推动贸易便利化进程,尤其疫情发生以来,贸易便利化作为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的重要内容,改革进程更是快马加鞭。
近日,《国务院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六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发布。在通知中,贸易便利化领域的改革试点经验有7项,占此次推广改革试点经验总数的约19%,内容之多仅次于投资管理领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强调,要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江小平表示,中国在做好常态化下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做好“六保”“六稳”工作,贸易便利化作为稳外贸外资的重要内容,呈现出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为了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出台并采取了通关便利化措施,有利于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同时随着进出口货物减少,口岸的通关压力降低,客观上有利于通关效率提升;二是随着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出现的疫情和进口冷冻食品有关联,且最近查出厄瓜多尔进口的水海产品存在新冠病毒,对相关产品的进口流程管控将更加严格,客观上会影响通关效率,但这是有必要的。
张建平强调,近年来,中国持续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随着疫情给贸易和投资带来冲击,推动贸易便利化对稳外贸、稳外资意义重大,且对抓住有利时间窗口打造全球开放高地也有着重要意义。同时,配合《贸易便利化协定》的实施,这也是维护世贸组织权威和推动全球化的重要举措。
“贸易便利化对任何国家都是有利的,对作为全球贸易大国的中国更是如此。”江小平认为,中国的贸易便利化推进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脚踏实地,通过更加深入、细致的调研,大胆探索和实践来不断推进。具体而言,一是要继续推进单一窗口功能强化、系统完善以及通关无纸化进程,二是对现有通关制度与贸易便利化措施要不断进行评估和完善,三是新规章制度的制定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更广泛地听取商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