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促周讯
江苏贸促周讯-摘编(2020年第30期)
来源:本站发布:2020-08-22访问量:546


 

目录

 

 

 

1.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新增财政资金直接惠企利民工作进一步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

 

2. 国务院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

 

3. 江苏省政府召开第三届进博会江苏交易团工作会议

 

4. 江苏省出台30项支持自贸区高质量发展任务举措

 

5.1-7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增长28.9%

 

6.7月江苏省进出口实现同比双增长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新增财政资金直接惠企利民工作进一步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入做好新增财政资金直接惠企利民工作,巩固经济恢复性增长基础;要求进一步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

 

会议指出,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中央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是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内容。截至8月上旬,今年新增2万亿元财政资金中,3000亿元已绝大部分用于减税降费;直达管理的1.7万亿元除按规定预留的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外,97.8%已下达市县。这推动了减税降费落实,增强了基层财力,帮扶市场主体、稳就业保民生等效应显现,促进了经济恢复性增长。下一步,要指导市县将已下达资金加快用到市场主体和民生上。建立直达资金专项国库对账机制,做到流向明确、账实相符。对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的严肃处理。会议要求,要进一步强化宏观政策针对性有效性,放水养鱼,保住和培育市场主体,大力推进改革,坚定发展信心,砥砺实干,努力完成全年发展目标任务。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金融部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落实支持实体经济政策措施,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前7个月已为市场主体减负8700多亿元,支持小微企业力度明显加大。下一步,要继续落实好金融支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不搞大水漫灌,有效发挥结构性直达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作用,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支持中小银行运用大数据进行有效银企对接,疏通传导机制,扩大企业受益面。深化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引导贷款利率继续下行。确保小微企业全年融资量增、面扩、价降。严禁银行乱收费。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可持续性。

 

国务院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正式批复同意并印发了《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

 

8月19日,商务部就《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新一轮试点从原有的17个试点地区扩围至28个试点地区,进一步凸显了新时期服务贸易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本轮试点,是在前两轮基础上的“全面深化”,重点围绕推动服务贸易改革、开放、创新,提出三个方面8项试点任务、122项具体举措。

 改革方面,围绕服务领域审批权下放或取消、放宽市场准入等,提出16项举措,涉及运输、旅游、教育、国土规划、工程设计、商务服务等领域,如下放《船舶营业运输证》管理事权、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审批权、展会进境动植物及其产品前置许可事项,扩大技术进出口经营者资格范围,简化外资旅行社审批流程等。同时,从促进货物、资金、技术、人员、数据等要素跨境流动方面,提出38项便利化举措,进一步构建有利于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发展环境,如实行进口研发(测试)用未注册医疗器械分级管理、开展人民币在服务贸易领域跨境使用试点、开展外国专利代理机构在华设立常驻代表机构试点、开展外籍人才管理服务改革试点、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通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等等。

 开放方面,上一轮试点在法律、金融等领域推出了6项开放便利举措,新一轮试点的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在运输、教育、医疗、金融、专业服务等领域,重点推出26项举措,主要是在更多领域允许境外服务提供者通过跨境交付、自然人移动等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如在中国境内经营无船承运,无须为中国企业法人;在条件具备的试点地区开展国内律师事务所聘请外籍律师担任外国法律顾问试点;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人参加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允许台湾居民在试点地区参加注册城乡规划师等职业资格考试;允许台湾居民在试点地区注册登记个体工商户等。

 创新方面,顺应新形势下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国家层面将在试点平台上大力推进数字服务、版权服务、医药研发、检验检测、在线教育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特别是在数字贸易领域,重点探索数据流动与监管的创新和开放,部署了一些政策措施,如探索跨境数据流动分类监管模式,开展数据跨境传输安全管理试点,开展数字营商环境问题研究,组建国家数字贸易专家工作组等。同时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便利外国人在华使用移动支付试点、促进“两头在外”的研发、检测等服务发展,促进国际精品赛事发展等业态模式创新。

 

江苏省政府召开第三届进博会江苏交易团工作会议

 

8月13日,省政府召开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江苏交易团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各项筹备工作。惠建林副省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惠建林副省长指出,进口博览会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开放举措,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越办越好”的总要求,精心组织参会工作,放大展会溢出效应,更好地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需要。要聚焦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统筹推进各项筹备工作,重点抓好交易团组织和招商工作,积极动员企业参会洽谈,扩大进口成交。组织好现场活动,提升活动成效,着力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积极招引固链补链强链项目,稳住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惠建林副省长强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狠抓工作落实,加强服务保障,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各项筹备工作,为全国对外开放大局作出江苏应有的贡献。

 

江苏省出台30项支持自贸区高质量发展任务举措

 

8月18日,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披露,一年来,江苏自贸试验区探索实施全国全省首创改革举措60余项,形成115项制度创新成果,第一批20项改革试点经验和20项创新实践案例在省内复制推广。近日,我省出台《关于支持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及其第一批配套实施细则,30条新政为自贸试验区更好发展赋能。

 

《意见》共七大部分、30项主要任务举措,涉及赋予更大改革自主权、支持打造对外开放高地、支持打造现代产业高地、支持集聚优质资源要素、各片区特色发展联动发展、加强组织保障等。

 

《意见》提出,支持自贸试验区重大改革举措先行先试、加大自贸试验区赋权力度、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开放力度、支持总部经济集聚发展、支持企业“走出去”。推动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布局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优化生物医药产业环境。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创新用人方式、完善职业认定和职称评审制度。

 

《意见》努力在企业需求和监管之间找到结合点、突破点。在推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过程中,将以企业需求和问题为导向,围绕解决问题抓创新,将解决企业实际困难诉求作为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切实增强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1-7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增长28.9%

 

商务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1-7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4236.5亿元人民币(折合602.8亿美元),同比下降2.1%。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8556.7亿元人民币(折合1217.5亿美元),同比增长4.3%;完成营业额4912.6亿元人民币(折合699亿美元),同比下降10.5%。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15.9万人,7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64.4万人。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稳步推进。1-7月,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02.7亿美元,同比增长28.9%,占同期投资总额的17%,较上年提升4.5个百分点。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671.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404.3亿美元,分别占同期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和完成营业额的55.2%和57.8%。

 

二是部分领域对外投资增长较快。1-7月,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等领域,分别占38.3%、16.4%、15.2%,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8.1%、43.2%,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13.8%。

 

三是部分行业对外承包工程走势良好。1-7月,一般建筑、石油化工、水利建设类项目新签合同额增长较快。其中,一般建筑类新签合同额305.7亿美元,同比增长40.8%;石油化工类新签合同额93.3亿美元,同比增长12.4%;水利建设类新签合同额32.9亿美元,同比增长62.9%。

 

7月江苏省进出口实现同比双增长

 

南京海关日前公布数据,今年前7个月,江苏省外贸进出口24108.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同)下降1.7%,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1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4%。其中,出口14656.3亿元,下降4.5%,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1个百分点;进口9452.5亿元,增长3%,增速较上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7月当月,江苏省外贸进、出口实现同比双增长。7月份,江苏省外贸进出口4047.2亿元,增长4.2%。其中出口2485.5亿元,增长1.3%;进口1561.7亿元,增长9.1%。前7个月江苏省外贸进出口主要特点有:

 

一是一般贸易进出口持续逆势增长。前7个月,江苏省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12927亿元,增长2.9%,增速较上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占江苏省进出口总值(下同)的53.6%。同期,加工贸易和保税物流分别进出口8734.3亿元和2153.4亿元,分别下降4.3%和12.9%。

 

二是对东盟进出口保持增长,对欧盟、美国、韩国、日本进出口降幅收窄。前7个月,江苏省对东盟进出口3351.5亿元,增长5%,高于江苏省整体增速6.7个百分点;对欧盟(不含英国)、美国、韩国、日本分别进出口3565.2亿元、3278.8亿元、2705.1亿元和2242亿元,分别下降4.7%、8.5%、3%和2%,降幅较上半年分别收窄1.2个、0.7个、1个、0.4个百分点;五者合计占江苏省进出口总值的62.8%。同期,江苏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5864.5亿元。

 

三是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速提高,外贸占比突出。前7个月,江苏省民营企业进出口8216.3亿元,增长10.2%,增幅较上半年提高2.1个百分点,进出口值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3.7个百分点至34.1%。同期,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分别进出口13736.9亿元和2145.1亿元,分别下降7.1%和5.3%,降幅较上半年分别收窄0.3个、2.7个百分点。

 

四是防疫物资、集成电路、手机出口增长较快,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降幅进一步收窄。受防疫需求增长拉动,前7个月,江苏省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出口1020.4亿元,增长11%;医药材及药品出口131.2亿元,增长7%;医疗仪器及器械119.1亿元,增长45.1%;同期,江苏省机电产品出口9712.6亿元,下降3.4%,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4个百分点,占江苏省出口总值的66.3%。其中,集成电路出口1094.1亿元,增长15.1%;手机出口451.5亿元,增长21.9%;笔记本电脑出口847.1亿元,增长3.1%;太阳能电池出口279.3亿元,增长2.7%;汽车零配件出口290.8亿元,下降19.3%;船舶出口225.6亿元,下降13.5%。同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2502.6亿元,下降3.5%,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1个百分点,占17.1%。其中,出口塑料制品454.6亿元,增长11.5%。

 

五是主要大宗商品和重点民生消费品、防疫物资进口保持增长。前7个月,江苏省铁矿砂、天然气等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分别为6006.1万吨、426.9万吨,分别增加5.1%、12.8%。同期猪肉、牛肉进口值分别增长1.6倍、32.9%,大豆、水果及坚果进口值分别增长37%、60.6%。受疫情影响,江苏省进口医药材及药品206.7亿元,增长48.7%;进口医疗仪器及器械29.5亿元,增长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