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促动态
多方合力,成就外贸之稳
来源:本站发布:2020-09-23访问量:468

    近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复苏态势不断彰显,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1-8月货物出口累计增速3个指标实现年内首次转正。尤其是近来中国超出市场预期的外贸走势引发国内外普遍关注。中国出口一枝独秀靠的是什么?进口相对疲软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是否意味着国内需求下降?中国外贸的全年走势将画出一道怎样的曲线?国际商报特邀业内权威专家就上述热点问题作出分析。

 

  专家圆桌

 

  霍建国 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

 

  刘建颖 商务部研究院外贸所副主任、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郑玉鸿 网来云商创始人、首席执行官

 

  (排名不分先后)

 

  1.在全球疫情蔓延和经济深度衰退的大背景下,中国出口一枝独秀。8月份,中国以美元计出口同比增长9.5%,再次超出市场预期,这也是自4月份以来连续5个月正增长。中国出口为何如此强劲?底气何来?

 

  霍建国:8月份中国出口以美元计同比实现9.5%的增长,这是一种超预期增长,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上分析,这种增长反映的是中国出口产品具有潜在的竞争力以及外贸企业在组织出口方面的韧性,体现了出口企业在疫情的冲击和影响下、在全球市场需求萎缩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开拓市场的能力。

 

  从客观上分析,国家实施的一系列纾困政策正在发挥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缓解外贸企业贷款压力、实施更进一步的贸易便利化措施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当然,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也是重要因素之一。进入三季度以来,部分国家的疫情防控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态势,欧洲的疫情总体趋于稳定,部分市场需求出现反弹,这也为中国外贸企业拓展市场提供了可能性。

 

  但要注意的是,中国出口总体而言依然面临着复杂的外部环境,企业仍需继续加大市场开拓的力度,要特别注意在巩固欧美市场的同时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鉴于国际市场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建议国家的纾困政策继续维持一定的时间,以确保全年出口的稳定增长。

 

  刘建颖:中国8月出口一枝独秀,领跑全球,得益于多方面积极因素。

 

  第一,从国外需求来看,随着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相继重启,国际市场需求总体有所改善。中国8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中新出口订单指数上升至49.1%,已连续第4个月保持上升态势,创下今年1月以来新高且高于去年同期水平,表明外需正在持续回暖。

 

  第二,从国内供给来看,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在疫情中经受住了考验,有能力及时高效完成出口订单,为在目标出口市场上成功突围、替代出口竞争对手市场份额赢得宝贵时间与空间。

 

  第三,从中国外贸内生动力来看,民营企业在稳外贸中发挥了“稳定器”作用,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了“加速器”和“减震器”作用,有力有效的稳外贸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并充分激发外贸内生动力等,均助力中国出口取得亮丽成绩。

 

  郑玉鸿:疫情在全球蔓延造成全球经济下行,而中国出口一枝独秀,我认为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中国对国内疫情的防控迅速而高效。疫情在中国发生后,在短短3个月内就得到了全面控制,社会秩序恢复,疫情最为严重的武汉也早已实现全面复工复产,为经济复苏赢得了先机。

 

  二是全球生产受影响,但刚需仍然存在。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很多国家采取了管制措施导致停工停产,而刚性需求终究需要满足,因此会更依赖于向中国进口。

 

  三是中国具备完善的供给产业链。囿于疫情,一些出口大国会因为某一个环节的零件或原材料断货导致整个生产停摆。而中国基本能够实现内部的全产业链供给,对外部供给的依赖性相对较小。

 

  2.舆论对当前中国进口的疲软表示出担忧,认为这意味着国内需求下降,且如果出口增速持续快于进口,那么中国的贸易顺差将会扩大,或将引发贸易紧张局势。您对此怎么看?

 

  霍建国:在中国目前的贸易结构中,进口的恢复仍滞后于出口,初步分析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受疫情影响,部分国家的复工复产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中国进口的正常进程。二是随着贸易保护主义势头上升,部分国家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采取了更加严格的限制措施,致使中国部分进口订单受到影响。三是受疫情冲击,国内的投资和消费也受到一定的影响,目前仍处于恢复过程之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进口。

 

  基于上述分析,相信海外疫情防控的逐步好转和复工复产的逐步到位会有利于中国进口的改善;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全面恢复以及国内消费需求的上升,进口潜能仍将进一步得到释放,进口的恢复会随之加快。此外,我们注意到三季度以来美元汇率已进入下行区间,人民币对美元产生了相应的升值压力,这一汇率趋势的变化如果持续,将对中国扩大进口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因此,从全年看中国的进出口将不会出现较大的不平衡矛盾,从整体看中国的贸易顺差继续收缩的态势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刘建颖:前8个月,中国进口增速下降的部分原因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海关总署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1-8月,中国铁矿砂、原油、煤、天然气、大豆、初级形状的塑料、成品油、钢材、未锻轧铜及铜材等商品进口量分别增长11.0%、12.1%、0.2%、3.3%、15.0%、9.4%、1.3%、59.6%和38.1%,进口均价分别下跌0.2%、30.1%、8.4%、18.1%、0.4%、12.9%、23.7%、27.6%和4.9%。

 

  事实上,前8个月,中国重点民生消费品进口增长较快。其中,肉类(包含杂碎)进口量增长73.4%,进口额增长94.7%。医药材及药品进口额增长9.9%。此外,机电产品进口额增长2.0%,其中集成电路进口额增长15.3%。

 

  长期以来,中国持续主动扩大进口和向世界开放市场,多次下调进口环节增值税税率,取消部分药品进口关税,对统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促进国内供给体系质量提升、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展现了中国致力于共建开放合作、开放创新、开放共享的世界经济的坚定决心。商务部已将“积极扩大进口、精心办好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加快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列为外贸促稳提质的十大重点工作之一。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国际贸易需求大幅萎缩的大背景下,中国进口正蓄势待发,佳绩依然可期。

 

  郑玉鸿:贸易局势的紧张是大国在发展过程中必须直面的问题。在贸易局势应对上,中国要在积极沟通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步伐,努力提升全球竞争优势。同时,中国也要进一步高水平开放,为共同营造开放包容的合作环境、共同激活创新引领的合作动能、共同开创互利共赢的合作局面作出“中国贡献”,促进世界经济包容性增长。

 

  3.请您结合全球经济局势对中国全年外贸走势作出预判。

 

  霍建国:关于全年的外贸走势,在中国的出口竞争力和企业开拓市场能力不变的情况下,有两个因素将对中国全年出口产生较大影响:一是疫情的变化和全球经济的发展前景,二者仍是影响全年走势的重要因素。二是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摩擦的变化趋势仍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从目前发展态势判断,全球疫情将处于逐步收敛的过程,同时主要国家的经济也将逐步改善,这对全球贸易投资的恢复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中国继续稳定出口局面是一个积极的因素。但目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贸易摩擦频发的局面尚未出现积极变化,应该说今年我们很难摆脱贸易保护主义的负面影响,因此外部不利因素给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仍是不可低估的,我们需要继续做好应对复杂局面的准备。如果应对得当,我们对保持外贸稳定发展仍是充满信心的,对全年进出口贸易实现正增长是有把握的。

 

  刘建颖:当前全球疫情尚未得到全面有效控制,疫情给世界经济贸易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造成的巨大冲击仍在复杂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上升,不确定不稳定性因素明显增多,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更加复杂严峻。在一系列稳外贸政策的支撑下,中国外贸企业增强市场调节能力,发挥自身竞争力,进行多元化布局,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果。

 

  商务部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商务改革发展工作,围绕十大重点工作,千方百计稳住外贸基本盘,全力以赴完成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全年外贸促稳提质目标任务,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郑玉鸿:受全球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多为中下收入群体,西方国家的中产阶级及以上人群受疫情冲击的影响程度相对有限。在社会主流消费群体未受较大影响的情况下,全球对进口的需求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预计今年全年中国外贸走势会处于稳步上升态势,但受一季度疫情发生影响,预计全年的贸易额同比会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