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促动态
江苏出台“24条”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来源:本站发布:2021-01-25访问量:474


  “以人民币计,全年外贸进出口、出口规模均创历史新高;以人民币计、美元计,全年进出口和出口、进口额‘三大指标’均全面实现正增长。”在1月21日召开的江苏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2020年在疫情冲击下全省外贸进出口成绩单。会上还对2021年的外贸形势进行了分析,并对近日出台的《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进行解读。该《实施意见》是江苏加快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培育开放发展新优势的顶层谋划,也是全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服务全省全国开放发展大局的有力举措。

 

  进出口规模连续18年全国第二

 

  “2020年全省外贸进出口逆势增长,份额提升、稳中提质,好于预期、好于全国,在应对变化变局中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亮丽成绩单。”江苏省商务厅厅长赵建军介绍,2020年全省累计实现进出口44500.5亿元,同比增长2.6%,高于全国平均0.7个百分点,规模连续18年居全国第二位。其中,出口27444.3亿元、增长0.9%,进口17056.2亿元、增长5.5%,实现了全面正增长、份额有提升、转型见成效“三大工作目标”。

 

  记者了解到,去年江苏省进出口规模占全国的13.84%,较上年提升0.1个百分点;进口规模占全国的12%,较上年提升0.7个百分点,贸易大省地位进一步巩固。在规模提升的同时,贸易结构也进一步优化,主要体现在民营企业进出口快速增长、一般贸易进出口持续回升、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回稳向好、新兴市场带动效应突出、苏北地区进出口加速增长“五个占比提升”。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35.2%,提升3.8个百分点,占比提升幅度为“十三五”以来最高值,成为稳定外贸的重要力量。

 

  赵建军表示,2020年江苏外贸进出口的超预期表现,主要得益于政策叠加支持、国际产能填补、内需扩大带动“三大效应”。去年,“稳外贸10条”“出口转内销12条”等系列政策举措接连出台,并通过扎实推进“保主体促两稳”行动,帮助外贸外资企业纾困解难,全年新增出口实绩企业超万家。同时,抢抓防疫物资、宅经济产品需求扩大和纺织品订单回流等机遇,622家企业成功申报国家医疗物资出口“白名单”,医疗防疫物资、“宅经济”和IT产品出口大幅攀升,有效填补了国际产能缺口。

 

  变中求稳迈好新征程第一步

 

  2021年,疫情走势和外部环境依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尤其是江苏经济外向度高,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冲击和影响。“我们要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提升发展新动能,巩固贸易大省地位,推进贸易强省建设。”赵建军说,今年江苏将坚持变中求稳、稳中提质,推动外贸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开启现代化新征程中迈好第一步。

 

  一方面,持续开展“保主体促两稳”行动,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以“抓大”“扶小”“育新”“稳链”为重点,精准服务1852家大型企业,加快重大外资项目落地,大力培育自主品牌,稳住加工贸易示范企业。并将于上半年举办“江苏优品?畅行全球”系列“10+100”场线上市场开拓活动。

 

  另一方面,以外贸新业态为重要突破口,着力促进外贸创新发展。赵建军表示,江苏将加快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发展,推动10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加快创新探索,并支持跨境电商与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融合发展。预计今年还将出台关于促进全省跨境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意见。

 

  此外,强化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着力形成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合力。除了要探索设立贸易调整援助试点,推动省级公平贸易工作站提档升级外,还将强化外贸形势的监测研判,加强对RCEP、CAI和CPTPP的跟踪研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加大压力测试、开展先行先试。

 

  24条举措力推贸易高质量发展

 

  如何培育贸易竞争新优势、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记者了解到,江苏于近日印发了《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8个方面提出了24条具体举措,为江苏贸易的高质量发展明确了目标、理清了重点、提供了保障。

 

  赵建军介绍,此次出台的《实施意见》具有突出稳中提质、突出协同融合、突出内外统筹、突出开放创新四个特点。提出到2022年,江苏货物贸易占全国份额总体稳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比重达1/4以上,民营企业外贸进出口占比持续提升,服务贸易规模稳步扩大,外贸稳中提质取得明显成效;到2025年,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更加协调发展,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加快形成,贸易结构更加优化,质量效益明显提高,贸易大省地位不断巩固,贸易强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贸易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实施意见》注重推进贸易与产业、科技、投资的协同发展,提出将实施“百企引航”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并从推动利用外资提质增效和推动服务外包、数字贸易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同时,强调服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拓外转内方面,提出完善外贸企业拓内销支持体系,并从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支持优质消费品进口、发挥载体平台作用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在对外投资方面,从深入实施“五大计划”、健全保障服务体系、推动境外园区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重点工作,鼓励市场主体拓展发展空间。

 

  此外,《实施意见》还提出要发挥自贸试验区、开发区、综合保税区等各类开放载体优势,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加强改革探索;持续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强化环境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