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2021中国仲裁高峰论坛暨第二届“一带一路”仲裁机构高端论坛在京举办。本届论坛以“志之所趋,无远弗届:新时代国际争端解决的合作与发展”为主题,20余位与会中外专家围绕“和衷共济:构建‘一带一路’法治共同体”“环球视角:国际仲裁如何适应变化中的世界”“聚焦中国:完善仲裁制度提升仲裁公信力”等议题展开了富有成效的对话交流。
仲裁作为国际通行的解决经贸投资争议的重要途径,在处理国际商事纠纷、优化国际营商环境、推进国际法治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司法部副部长熊选国在论坛上透露了一组数字:自1995年仲裁法实施以来,中国共设立270多家仲裁机构,累计办理仲裁案件400余万件,涉案标的额5万多亿元,案件当事人涉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解决的纠纷涵盖经济社会发展众多领域,中国已成为运用仲裁方式解决民商事纠纷最多的国家之一。
熊选国指出,长期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仲裁国际交流合作,积极支持境外知名仲裁机构在北京、上海等自贸试验区设立业务机构,仲裁在服务全面对外开放、参与全球经贸营商环境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于未来如何推动国际仲裁更广泛运用和高质量发展,在维护国际经贸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中国贸促会会长高燕提出了三点思考:一是不断完善仲裁制度,推动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二是积极应用技术创新,增强仲裁发展新动能;三是深化国际合作,推进“一带一路”仲裁法治建设。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胜明在致辞中就中国提升涉外仲裁法律服务水平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树立中国仲裁品牌,打造国际一流机构;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助力仲裁事业发展;三是深化仲裁国际交流,拓展广度深度合作。
本届论坛还同期举办了第二届“一带一路”仲裁机构高端论坛。论坛上,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承杰发布《“一带一路”仲裁机构北京联合宣言合作机制》。
王承杰指出,共建“一带一路”离不开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推动“一带一路”法治建设走深走实,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与国内外主要争议解决机构达成《合作机制》,以期进一步凝聚各国仲裁界合力,为全球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未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期待同国内外仲裁界一道强化合作力量,着力取得更多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深化科技支撑,着力构建信息化合作机制;畅通信息共享,着力构建“一带一路”互鉴共融的法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