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经贸政策
1. 习近平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2. 李强主持国务院第一次专题学习
3.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
二、经贸资讯
1. 俄外汇交易人民币份额创新高
2. 日本2022财年贸易逆差创新高
3. 中斯签署共建南亚商贸物流中心协议
4.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实现对埃及国民银行3亿美元授信全额发放
5. 2023年1-3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4084.5亿元人民币
6. 一季度我国对外投资2159.7亿元 同比增长26.3%
7. 一季度中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达5768亿元
8. 一季度国内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同比增加5.9%
9. 一季度中国外贸进出口逐月向好
10. 今年以来中俄贸易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11. 半导体行业:一季度我集成电路出口额同比下降17.6%
12. 手机行业:需求持续低迷致一季度出口量值同比双降
13. 低压电器行业:1-2月我出口额同比下降13.5%
14. 5年增长近10倍 跨境电商成为外贸增长点
15. 一季度我国黄金产量和消费量同比分别增长1.88%、12.03%
16. 一季度我国免征新能源车辆购置税超212亿元
17. 国家外汇管理局以多项便利化政策促进对外贸易增长
18. 加工贸易将获更多政策支持
19. 第133届广交会一期展览呈现五大亮点
20. 2022年我国举办经贸类展览超1800个
21. 2023年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将于5月举行
22. 国家知识产权局:2022年全年授权发明专利79.8万件
23. 一季度江苏实现生产总值29401.7亿元 同比增长4.7%
24. 一季度我省外贸进出口降幅收窄 贸易结构继续改善
25. 今年一季度进出口增长7.6% 江苏民营企业外贸动能足
26. 江苏吸引利用台资连续19年位居大陆前列
27. 今年一季度江苏国企营收同比增长超7%
28. 江苏扎实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
29. 苏台政企座谈交流共话经贸合作愿景
30. 我省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连续7年保持全国省区第一
31. 苏州、南京独角兽企业数量入围全国前十
32. 外国专利服务机构落户南京
33. 南京港一季度出入境船舶增长超六成
34. 靖江船企手持订单占全球十分之一
一、经贸政策
1. 习近平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4月21日下午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5周年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会议指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要坚持系统观念,围绕“为谁创新、谁来创新、创新什么、如何创新”,从制度建设着眼,对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全链条整体部署,对政策、资金、项目、平台、人才等关键创新资源系统布局,一体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形成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要聚焦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加大企业创新支持力度,积极鼓励、有效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创新,推动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重大原创技术突破中发挥作用。
会议强调,加强和改进国有经济管理,要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国有经济肩负的使命任务和功能定位,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完善国有经济安全责任、质量结构、资产和企业管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构建顶层统筹、权责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国有经济管理体系。
会议指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要着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引导民营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找准定位,通过企业自身改革发展、合规经营、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发展质量。要充分考虑民营经济特点,完善政策执行方式,加强政策协调性,推动各项优惠政策精准直达,切实解决企业实际困难。要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落到实处,引导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会议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目标引领,突出问题导向,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开了崭新局面。新时代10年,我们推动的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放眼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有这样的政治气魄和历史担当,敢于大刀阔斧、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也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推动这么大范围、这么大规模、这么大力度的改革,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
新征程上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把准改革方向,明确目标任务,以科学的谋划、创新的魄力把各项工作抓好抓实。要抓好重大改革任务攻坚克难,统筹全局、把握重点,聚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重大问题谋划推进改革,用好机构改革创造的有利条件,努力在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调整深层次利益格局上再攻下一些难点。要加强改革调查研究,多到矛盾问题集中的地方和部门去,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体察实情、解剖麻雀,既深入研究具体问题,又善于综合各方面情况,在总体思路和全局工作上多动脑筋、多下功夫。要加大改革抓落实力度,完善上下协同、条块结合、精准高效的改革落实机制,下更大气力抓好改革督察工作,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见效。要调动各方面改革积极性,健全改革创新激励机制,加大改革典型经验交流推广,加强舆论引导,及时回应各方关切。
2. 李强主持国务院第一次专题学习
4月23日下午,国务院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为主题,进行第一次专题学习。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切实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内涵,着力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作专题讲座。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张国清,国务委员谌贻琴作交流发言。
李强在听取讲座和交流发言后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加深对这一重大判断的理解和认识。要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努力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要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是跨越重大关口的必然选择,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要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是赢得战略优势的关键所在,着力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形势的不确定性。
李强指出,高质量发展具有丰富的实践内涵。要自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使发展动力更强、发展方式更优。要扎扎实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高质量发展成果。
李强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战略性、长期性,必须掌握正确的工作策略和方法,着力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强化系统观念,提高工作协同性,凡事多作整体性、综合性考量。要找准工作突破口,积极谋划具有牵引性撬动性的载体和抓手。要增强工作穿透力,以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大兴调查研究,切实改进作风,以改革创新的思路举措,实打实地解决一批突出问题。
3.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外贸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对稳增长稳就业、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大力度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确保实现进出口促稳提质目标任务。
《意见》提出五方面政策措施,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强化贸易促进拓展市场。推动国内线下展会全面恢复。进一步加大对外贸企业参加各类境外展会的支持力度,持续培育境外自办展会、扩大办展规模。继续为境外客商办理来华签证提供便利。尽快推进国际客运航班特别是国内重点航空枢纽的国际客运航班稳妥有序恢复。我驻外使领馆加大对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外贸企业开拓市场的支持力度。
二是稳定和扩大重点产品进出口规模。组织汽车企业与航运企业进行直客对接,引导汽车企业与航运企业签订中长期协议。保障大型成套设备项目合理资金需求。鼓励各地方通过开展招聘服务等方式,保障企业用工需求。加快修订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
三是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研究设立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二期。商业性金融机构进一步提升中西部地区分支机构在贸易融资、结算等业务方面的服务能力。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符合条件的小微外贸企业提供融资增信支持。进一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完善外汇衍生品和跨境人民币业务,进一步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
四是加快对外贸易创新发展。办好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支持东中西部产业交流对接。加快推进一批“两头在外”重点保税维修试点项目落地。修订出台边民互市贸易管理办法。支持大型外贸企业运用新技术自建数字平台,培育服务中小微外贸企业的第三方综合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支持外贸企业通过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拓展销售渠道、培育自主品牌。
五是优化外贸发展环境。深入推进“单一窗口”建设,扩大“联动接卸”、“船边直提”等措施应用范围,提高货物流转效率。提升口岸通关效率、强化疏导分流、补齐通道短板、提升口岸过货能力。鼓励和指导地方组织面向《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自由贸易伙伴的贸易促进活动。
《意见》要求,各地方、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度重视、切实做好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工作,全力实现进出口促稳提质目标任务。鼓励各地方因地制宜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增强政策协同效应。密切跟踪外贸运行情况,分析形势变化,针对不同领域实际问题,不断充实、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协作配合和政策指导,实施好稳外贸政策组合拳,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
二、经贸资讯
1. 俄外汇交易人民币份额创新高
近日,俄罗斯央行发布3月份俄金融市场风险综述报告指出,3月份人民币在俄外汇交易份额创下新高。人民币与卢布间的交易在俄罗斯外汇市场交易的份额达39%。现实表明,人民币在俄罗斯经济发展和中俄经贸联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日本2022财年贸易逆差创新高
日本财务省4月20日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由于原油等进口商品价格高企叠加日元大幅贬值,2022财年(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日本贸易逆差创下有可比记录以来的新高。
报告显示,2022财年日本贸易逆差达21.73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134日元),为1979年有可比统计记录以来的新高。截至2022财年,日本连续两个财年呈现贸易逆差。2022财年,由于原油、煤炭、液化天然气等产品进口额增幅显著,拉动日本整体进口额突破120万亿日元,增加32.2%;与此同时,受汽车、矿物性燃料、钢铁等出口额增加拉动,这一财年日本出口额增长15.5%至99.23万亿日元。
3. 中斯签署共建南亚商贸物流中心协议
中国招商局港口控股有限公司、斯里兰卡港务局和当地一企业4月21日在科伦坡正式签署南亚商贸物流中心项目协议,共建南亚区域现代化多功能物流中心。
南亚商贸物流中心项目位于科伦坡港内,总投资3.92亿美元,是按“建设-运营-移交”模式投资开发的临港多层仓储物流项目,将开展进出口拆装箱、保税仓储、自由港业务、仓库租赁和临港商贸物流等业务。项目合作方已在斯里兰卡注册成立合资公司。
4.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实现对埃及国民银行3亿美元授信全额发放
据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消息,该行日前实现对埃及国民银行3亿美元授信项目全额发放,支持了埃及中小企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49个重点项目。其中,2亿美元用于支持食品加工、医疗卫生、教育、服务等领域中小企业项目。
5. 2023年1-3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4084.5亿元人民币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4月20日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3年1-3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408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吸收外资实现“开门稳”。具体看,主要呈现四方面特点:
一是新设外资企业较快增长。今年,商务部启动“投资中国年”招商引资系列活动,各地纷纷加大了“走出去”“请进来”招商力度,1-3月,新设外商投资企业超过1万家,同比增长25.5%。
二是引资质量持续提升。外资研发中心、制造业引资、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等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我国引资结构持续优化,1-3月,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567.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医药制造领域引资分别增长55.7%、50.3%、24.6%和20.2%。
三是部分国家和地区对华投资大幅增长。今年1-3月,法国、德国对华投资同比分别增长635.5%和60.8%。此外,英国、加拿大、日本、瑞士、韩国对华投资也分别增长了680.3%、179.7%、 47.7%、 47.4%和36.5%,“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增长27.8%。
四是外资大项目加快落地。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发挥作用,进一步加强常态化交流、针对性服务、精准式招商联动协调机制,推动重点外资项目落地建设。1-3月合同外资1亿美元以上的大项目实到外资2232.8亿元人民币,增长10.4%。
6. 一季度我国对外投资2159.7亿元 同比增长26.3%
在4月20日举行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介绍,2023年一季度,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15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3%(折合315.4亿美元,同比增长17.2%)。
其中,流向批发和零售业71.6亿美元,增长31.4%;流向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4.8亿美元,增长24.4%;流向制造业、建筑业、信息传输等领域的投资也呈增长态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57.6亿美元,同比增长9.5%, 占同期总额的18.3%。
一季度,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1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7%;新签合同额2954.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8%。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164.8亿元人民币,新签合同额1748.9亿元人民币,分别占同期总额的53.7%和59.2%。
7. 一季度中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达5768亿元
商务部4月2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承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同比增长34.3%。其中,承接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等国家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73.4%和41.0%。
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5768亿元、执行额39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2%、24.4%。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3127亿元、执行额21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1%、22.7%。
从业务结构看,一季度,我国企业承接离岸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执行额同比分别增长18.7%、19.7%和28.6%。
8. 一季度国内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同比增加5.9%
一季度,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为45.7万家,同比增加5.9%。从数据看,外贸企业活力继续增强,有力支撑了外贸稳定增长。
9. 一季度中国外贸进出口逐月向好
2023年3月,宁波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海上丝路贸易指数(STI)显示:进出口贸易指数为189.89点,同比上涨7.57%;出口贸易指数为218.80点,同比上涨14.31%;进口贸易指数为160.46点,同比下跌0.57%。一季度,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14387.05亿美元,同比下跌2.67%。其中:出口贸易总额8218.91亿美元,同比上涨0.13%;进口贸易总额6168.15亿美元,同比下跌6.18%。
10. 今年以来中俄贸易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在4月20日举行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介绍,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今年以来,中俄贸易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据中方统计,1—3月两国货物贸易额538.5亿美元,同比增长38.7%,充分体现了中俄经贸合作的潜力和空间。
11. 半导体行业:一季度我集成电路出口额同比下降17.6%
海关总署统计,2023年一季度,我国集成电路出口额317.3亿美元,同比下降17.6%,但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高出45.1%;出口量同比下降13.5%至609.1亿个,连续六个季度同比下降。受春节后企业开工抢订单影响,3月当月集成电路出口额降幅收窄,同比下降2.9%至131亿美元,连续9个月同比下降。我国是电子信息技术产品最大的生产、出口和消费国,该类产品出口主要受宏观经济、下游消费电子行业需求影响。自2022年下半年起,下游行业需求低迷使半导体库存增加明显,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SIA)数据显示,全球2023年2月半导体销售额同比下降20.7%至397亿美元,是14年来最大降幅。
12. 手机行业:需求持续低迷致一季度出口量值同比双降
海关总署统计,2023年一季度,我国手机出口量同比下降12.3%至1.72亿部,连续七个季度同比下降;出口额为321.6亿美元,同比下降9.8%,占我国货物出口总额的4%;高端产品占比提升,出口平均单价同比增长2.8%至每部187.3美元,较上年同期提升5.2美元。其中,3月出口额同比下降31.9%至84.8亿美元,为近18个月的最低出口额,当月出口量同比下降8.3%至6129万部,已连续10个月同比下降。我国手机产能约占全球七成比重,出口量下降主要受全球低迷的手机市场影响。国际数据公司IDC统计,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继续承压,预计同比下降1.1%至11.9亿部。
13. 低压电器行业:1-2月我出口额同比下降13.5%
海关总署统计,2023年1-2月,我国低压电器产品出口额30.3亿美元,同比下降13.5%;进口额18.3亿美元,同比下降27.3%;贸易顺差达12亿美元。2023年1-2月,香港、美国、越南是我低压电器出口前三大出口目的地。2023年1-2月,我国各类低压电器产品大部分出口同比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前两个月我国低压电器出口同比下降,主要原因是世界经济衰退、市场需求疲软。工作电压不超过36伏的接插件,仍是我低压电器出口最大单一产品,出口金额约7.1亿美元,同比下降26.1%;主要出口目的地排名前三依次为中国香港(2.1亿美元)、越南(1.0亿美元)、美国(0.6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39.3%、39.7%、22.9%。前十名出口目的地中,对印度出口同比增速最大,达12.6%。
14. 5年增长近10倍 跨境电商成为外贸增长点
4月23日,商务部有关负责人在国新办吹风会上表示,最近几年,中国的跨境电商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5年增长了将近10倍。今年一季度,跨境电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成为正在成长的外贸增长点。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介绍,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根据世贸组织的报告,到2026年之前,全球B2C跨境电商将保持27%的增速。中国未来将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依托165个跨境电商综试区,结合各地的产业禀赋和区位优势,推动更多地方特色产品更好地进入国际市场,壮大贸易规模。
15. 一季度我国黄金产量和消费量同比分别增长1.88%、12.03%
中国黄金协会4月25日发布数据,2023年一季度,国内原料黄金产量为84.972吨,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产1.571吨,同比增长1.88%,其中黄金矿产金完成66.506吨,有色副产金完成18.466吨。
16. 一季度我国免征新能源车辆购置税超212亿元
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共有125.7万辆新能源汽车享受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优惠,同比增长17.5%;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212.4亿元,同比增长36%。
17. 国家外汇管理局以多项便利化政策促进对外贸易增长
国家外汇管理局4月2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一季度外汇收支情况。发布会上,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在稳外贸方面,外汇局深入推进外汇领域改革开放,以高质量的便利化政策促进对外贸易增长。
王春英介绍,外汇局持续推进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扩面提质。2022年,便利化政策已经实现全国覆盖,同时进一步拓宽便利化业务范畴,惠及更多中小优质企业。截至2023年3月底,全国办理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业务金额达1.4万亿美元。
外汇局还支持更多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类中小微企业,在一定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截至2022年末,已经有17个省、市的企业利用便利化融资额度借入外债,平均利率为2.4%,显著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从2019年试点至今,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已累计推出7个融资类和3个便利化类应用场景,参与银行共500多家,服务市场主体超8万家,完成融资金额超2500亿美元、便利化付汇金额超8800亿美元。
外汇局还通过实施一次性外债登记试点、构建完善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等措施,提升银企业务办理效率,促进跨国公司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切实推动涉外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王春英表示,下一步会继续推进便利化政策“扩面、提质、增效”,激发银行落实便利化政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更多诚信经营的企业能够享受到政策便利,推动形成“越诚信、越便利”“越合规、越自主”的市场环境。
18. 加工贸易将获更多政策支持
在国新办4月23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表示,加工贸易在促进我国的对外开放、产业升级、国内外两个市场融通、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加工贸易实现了长期快速发展。由于我国的比较优势在发生变化,一些“两头在外”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开始转移到其他地区。同时,我国一般贸易发展更加迅速,后劲更足,目前加工贸易在我国贸易中的比重降到20%左右。“即便如此,并不意味着加工贸易作用减小了。”王受文说。为进一步提升加工贸易水平,下一步,我国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加工贸易健康稳定发展。
一方面,推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近年来,通过做好加工贸易承接地培育,强化政策支持,完善对接机制,我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数据显示,2022年,中西部、东北地区加工贸易占全国加工贸易的比重已经达到了29.4%,比2017年提高了7.4个百分点。下一步,我国将认定第二批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5月份将在广东东莞举办第十三届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组织中西部、东北地区与沿海地区产业对接,推动加工贸易转移和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促进保税维修等新的加工贸易业态发展。一般来说,保税维修业务涉及的产品对运输费用不太敏感,特别是价值高、体积小的产品,在中西部、东北地区维修也具有一定优势。截至去年年底,我国已经有228个保税维修项目落在20多个省市,货值超过311亿美元,带动就业4万人。王受文表示,目前保税维修业务允许在综合保税区内开展8大类70个税号产品的全球维修,未来将支持更多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企业,利用其自身优势来开展保税维修。
同时,要继续发挥好加工贸易大省的主力军作用。去年,我国前十大加工贸易省市所占的加工贸易比重达80%。王受文说,将继续发挥好加工贸易大省作用,鼓励地方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加工贸易企业的服务,特别是在用能、用工、信贷支持等方面为其提供保障。针对加工贸易目前遇到的实际困难,我国将适时研究出台具体政策,支持加工贸易进一步发展。
19. 第133届广交会一期展览呈现五大亮点
“第133届广交会一期于今年4月15日-19日成功举办。”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在4月20日召开的例行发布会上说。
广交会是我国目前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被誉为“中国第一展”。第133届广交会是我国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首次全面恢复线下举办,展览面积和参展企业数量均创历史新高。一期共设家用电器、建材卫浴、五金工具等20个展区,12911家企业线下参展,其中新参展企业3856家。
束珏婷介绍,从前方反馈的情况看,本届广交会一期展览主要呈现五大亮点:
一是展览规模创新高。本届广交会启用新展馆,一期展览面积由原来的40万平方米增加到50万平方米。截至4月19日下午6时闭馆,进馆126.1万人次。展览面积和进馆人次均创历史新高。同时,常态化运营线上平台,线上参会境外采购商31.1万人。
二是境外采购商下单积极。一期到会境外采购商6.6万人,出口成交128亿美元。不少参展企业表示,尽管境外采购商还在恢复之中,但到会采购商采购意愿强、下单更快。从订单数量看,3个月以上的中长单占比接近六成。除现场下单外,很多采购商还向参展企业预约实地看厂,未来有望达成更多合作。
三是新题材新展品与时俱进。本期新设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智慧生活等题材,共吸引762家企业参展。举办新品首发首展首秀活动150场,涉及工业制造、电子家电、建材家装等行业,线上线下吸引3万人次观看。一期线上展品78.4万件,其中新产品接近15.1万件,绿色低碳产品14.3万件,智能产品9.6万件,自主知识产权产品9.5万件。
四是绿色发展引领潮流。电动汽车、光伏、动力电池等“新三样”产品集中亮相,吸引了大批采购商询价洽谈。展出零碳源空调、光伏储能设备等低碳环保展品约50万件。
五是论坛活动丰富多彩。广交会期间举办的第二届珠江国际贸易论坛聚焦贸易数字化、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制度创新等热点,共举办5场主题论坛,政商学界广泛参与、反响热烈。同期还举办电子消费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7场专业论坛活动,举办44场“贸易之桥”等对接活动。
20. 2022年我国举办经贸类展览超1800个
中国贸促会4月24日发布的《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2年我国境内共举办经贸类展览1807个,展览总面积5576万平方米,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消博会等重大展会,为各国搭建起共享机遇、扩大交流的国际合作平台。
21. 2023年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将于5月举行
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王琳洁4月26日说,中国贸促会将于5月24日在北京举办2023年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峰会将包括开幕式和4场平行论坛,主题为“坚定信心合作共赢,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王琳洁在中国贸促会当天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峰会致力于成为各国工商界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培育国际经贸合作新增长点、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高端对话平台。今年峰会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规格高。将有多位外国政要、重要国际组织和经济机构负责人、贸促机构负责人和全球政商学研各界的众多知名人士及世界500强企业负责人参会,共商合作、共谋未来。
二是议题新。4场平行论坛议题分别是“中国新发展,世界新机遇”“坚持创新引领,数字赋能增长”“秉持绿色低碳,促进可持续发展”“凝聚贸促力量,推动开放合作”,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等各方关注的重要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世界经济复苏发展贡献工商智慧。
三是成果实。峰会将广泛凝聚全球工商界合作发展共识,发布《2023年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北京倡议》,进一步明确合作方向,深挖合作潜力,做大合作蛋糕,为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22. 国家知识产权局:2022年全年授权发明专利79.8万件
4月24日,国新办举行202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新闻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发布会上表示,2022年全年授权发明专利79.8万件。
申长雨介绍称,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质量稳步提升。2022年全年授权发明专利79.8万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4件。中国申请人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国际专利申请7.0万件,通过《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海牙协定》提交外观设计申请2558项。核准注册商标617.7万件,收到国内申请人提交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5827件。新认定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新核准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514件。作品、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量分别达451.7万件、183.5万件。授予植物新品种权4026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发证9106件。我国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排名提升至全球第11位。
23. 一季度江苏实现生产总值29401.7亿元 同比增长4.7%
据江苏省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发布数据,今年一季度,江苏生产需求明显改善、新兴产业持续壮大、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全省经济运行快速恢复向好,率先整体好转迈出坚实步伐。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江苏全省实现生产总值29401.7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4.4亿元,同比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2570.3亿元,同比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16197.1亿元,同比增长5.0%。
24. 一季度我省外贸进出口降幅收窄 贸易结构继续改善
今年一季度,我省外贸进出口1.2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6.7%。其中,出口7801.2亿元、下降2.3%,进口4190.7亿元、下降14%。3月份,我省进出口降幅较前2个月大幅收窄9.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转为增长。
一季度,我省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6952亿元、下降2.9%,所占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2.3个百分点至58%;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3728.9亿元、下降11%,占31.1%。一季度我省民营企业进出口5043.3亿元、增长7.6%,比重同比提升5.6个百分点至42.1%,拉动江苏省进出口增长2.8个百分点,内生动能持续释放。
东盟晋升为我省第一大贸易伙伴,对新兴市场贸易好于传统市场。一季度,我省对东盟进出口1934.3亿元、增长6.7%,占我省进出口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2个百分点至16.1%。同期,对欧盟、美国、韩国和日本等传统市场分别进出口1883.7亿元、1573.7亿元、1149.5亿元和971.8亿元,分别下降4.2%、6.4%、20.1%和9.4%,合计占比46.5%,比重减少1.4个百分点。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3560.9亿元、增长6.6%,比重同比提升3.7个百分点至29.7%;对拉丁美洲、中东地区和非洲进出口分别增长4.3%、8.6%和8.3%。
新能源重点产品出口比重明显提升,一季度我省出口机电产品5299亿元、下降1.3%,占我省出口总值的67.9%。其中,分别出口太阳能电池、锂离子蓄电池、电动载人汽车等新能源重点产品260.9亿元、236.4亿元、15.3亿元,分别增长2.4%、64.9%、324.7%,合计比重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至6.6%。出口手机385亿元,增长56.5%。
25. 今年一季度进出口增长7.6% 江苏民营企业外贸动能足
据南京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江苏省民营企业进出口5043.3亿元,增长7.6%,比重同比提升5.6个百分点至42.1%,拉动江苏省进出口增长2.8个百分点。
26. 江苏吸引利用台资连续19年位居大陆前列
截至目前,江苏累计批准台资项目超3万个,吸引利用台资连续19年位居大陆前列, 江苏成为大陆台商投资最密集、两岸交流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截至2022年底,江苏累计批准台资项目超3万个,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项目超6600个,协议利用台资超过2000亿美元,实际到账台资超870亿美元,吸引利用台资连续19年位居大陆前列。在苏台资企业上市(挂牌)25家,累计设立台资金融机构48家,数量均位列大陆前列。全省共有71家台企获得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功能性机构认定。全省建立了12个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12个省级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数量位居大陆首位。
27. 今年一季度江苏国企营收同比增长超7%
4月19日从省国资委获悉,今年1至3月份,省国资委监管企业以及各设区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950亿元,同比增长7.4%;实现利润总额331.9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省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32.9亿元,同比增长9.9%;实现利润总额146.1亿元,同比增长28.2%。实现首季“开门红”,为全省稳经济、稳增长贡献了国企力量。
28. 江苏扎实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
数字人民币是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自江苏全域启动数字人民币试点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积极探索数字人民币应用新场景,相关推广落地工作按下“快进键”。
统计显示,自全省试点启动以来,共开立个人钱包438.5万个、对公钱包37.4万个;新增受理商户25.6万个,流通业务累计2019.1亿元。
29. 苏台政企座谈交流共话经贸合作愿景
4月20日,苏台政企座谈会在南京召开,江苏省有关部门和台湾工业总会及会员企业代表就推动苏台经贸合作进行研讨交流。江苏省副省长方伟出席会议并讲话。台湾工业总会理事长苗丰强致辞。
会上,敏实集团、稳懋半导体公司、旭荣集团等台商代表分别发言,介绍企业在江苏生产经营情况,表达继续在江苏投资发展的信心,并就促进苏台融合发展等提出意见建议。省台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税务局等介绍我省惠台政策措施,并就台商代表提出的问题作了回应。
30. 我省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连续7年保持全国省区第一
在4月20日举行的“2023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江苏分会场暨2023年长三角知识产权新闻发布会”上,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支苏平发布《2022年江苏省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我省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0.39件,连续7年保持全国省区第一;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8.15件,是全国的1.9倍;获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金奖6项、获奖总数132项,再创新高。
31. 苏州、南京独角兽企业数量入围全国前十
4月18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3全球独角兽榜》,公布了全球成立于2000年之后价值10亿美元以上的非上市公司。榜单显示,全球共有1361家独角兽企业,在榜单中,苏州、南京入围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前十城市。
在本次榜单中,苏州市共有阿特斯阳光、艾博生物、追觅科技、云学堂等10家企业入选,入选数量位列全国第6位、全省第1位。南京此次入围榜单的有新康众、芯驰半导体、T3出行等8家企业。
32. 外国专利服务机构落户南京
4月25日,2023年南京市江宁区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启动。江宁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与韩国田专利商标事务所、日本秋樱国际专利商标事务所共同签订《知识产权运营合作协议》。
作为我国开展专利代理对外开放试点工作的标志性成果,国家知识产权局日前发布了2022年批准设立的5家外国专利代理机构在华常驻代表机构名单,南京有2家。江宁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韩日这两家专利商标事务所将在江宁设立南京代表处,将进一步提升江宁涉外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加强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为创新主体提供国际化、高质量的知识产权服务,为更多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33. 南京港一季度出入境船舶增长超六成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以来,南京外贸企业开足马力,全力推进复工复产,进出口货物从南京港口岸出入境的数量快速增长。今年一季度,进出南京港的出入境(港)船舶562艘次,同比增长62.4%。
34. 靖江船企手持订单占全球十分之一
靖江是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基地、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国家火炬新技术船舶特色产业基地和江苏省船舶智能制造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数据显示,2022年,靖江造船完工量92艘共计745.4万载重吨,占全省、全国、全球的比重分别为42.8%、19.7%、9.3%;新接订单量93艘共计844.3万载重吨,占全省、全国、全球的比重分别为46.4%、18.5%、10.2%;手持订单230艘共计2298.9万载重吨,占全省、全国、全球的比重分别为47.3%、21.8%、10.7%,三大指标继续稳居国内民营造船龙头位置。